無線電相關知識 - 傑諾森有限公司

無線電通訊是一種利用電磁波傳輸訊號的技術,廣泛應用於個人、商業、軍事及業餘通訊。以下是無線電的基礎知識介紹:

 

1. 無線電基本原理

無線電通訊利用電磁波在空氣中傳播,將音訊或數據訊號從一個設備傳輸到另一個設備。主要元素包括:
  • 發射器:將訊號轉換成電磁波並發送。
  • 接收器:接收電磁波並將其轉換回訊號。
  • 天線:用於傳輸和接收無線電波。

2. 頻率與波段

無線電頻率以赫茲(Hz)為單位,主要分為以下波段:
  • 超低頻(ULF, < 3kHz):深海通訊。
  • 低頻(LF, 30-300kHz):航海和導航。
  • 中頻(MF, 300kHz-3MHz):AM廣播。
  • 高頻(HF, 3-30MHz):短波廣播,適合遠距離通訊。
  • 甚高頻(VHF, 30-300MHz):FM廣播、航空及業餘無線電。
  • 超高頻(UHF, 300MHz-3GHz):對講機、無線網路、衛星通訊。
  • 微波頻段(SHF/EHF, >3GHz):雷達和5G通訊。

3. 通訊模式

  • 模擬(Analog):以連續波形傳輸訊號,如傳統AM/FM廣播。
  • 數位(Digital):以二進制訊號傳輸訊息,如數位對講機、D-STAR。

4. 常見無線電設備

  1. 對講機:短距離通訊設備,適合戶外活動。
  2. 業餘無線電(Ham Radio):提供愛好者進行長距離通訊和應急聯絡。
  3. 廣播電台:大範圍廣播音訊或數據。
  4. 海事無線電:船隻之間或船與岸之間的通訊。
  5. 航空無線電:飛機與塔台或其他飛機間的通訊。

5. 法規與頻率分配

無線電頻率資源有限,各國都有法規進行管理:
  • 國際電信聯盟(ITU):全球頻率分配的管理機構。
  • 各地的使用規範:
    • 美國:FCC管理,分為FRS/GMRS。
    • 歐洲:PMR446頻段。
    • 台灣:需申請合法業餘無線電執照或使用核准的公共頻率。

6. 通訊距離與影響因素

無線電的通訊距離受以下因素影響:
  • 頻率:低頻適合長距離傳輸,高頻適合短距離但訊號穩定。
  • 功率:功率越高,通訊範圍越遠。
  • 地形:山地、建築物會阻擋或反射訊號。
  • 天線:天線的增益和方向性影響訊號效果。
  • 氣象:大氣層的電離層會影響短波通訊。

7. 業餘無線電入門

  1. 執照考試
    • 台灣:需要取得無線電操作執照(初級或高級)。
    • 考試內容:無線電規則、電氣基礎、通訊技術。
  2. 設備選擇
    • 基礎型:如Baofeng UV-5R。
    • 進階型:支援多頻段的固定台或移動台。
  3. 呼號(Call Sign)
    • 每位執照持有者都有唯一的呼號,供通訊識別。

8. 特殊應用

  • 緊急通訊:災害期間無線電可用於訊號傳遞和求救。
  • 生存遊戲:隊伍間快速聯絡。
  • 國際聯繫:利用電離層反射進行跨國通訊。